宁丽欣,徐燕,李东文.持续被动活动在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86~287288 |
持续被动活动在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应用进展 点此下载全文 |
宁丽欣 徐燕 李东文 |
[1]新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 [2]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乌鲁木齐830000 |
基金项目: |
DOI: |
摘要点击次数: 2139 |
全文下载次数: 2396 |
摘要: |
1 概述
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是由机械或电子装置带动或维持部分肢体的运动,在外科手术、假体植入、屈曲挛缩或长期制动后用于恢复关节、肌肉和肌腱的正常活动范围。其引起的关节活动增加了关节液的代谢,增强滑膜分泌作用,有助于清除关节软骨与关节液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缓解这种物质引起的软骨损伤,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损伤软组织的修复llI。由于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是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评定关节功能的方法之一目,早期获得充分的ROM,对于患者的行走、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及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因此,CPM常用于全膝人工关节成形术后的早期功能训练。CPM的发展经过了三次历史性阶段。Salter于1975年经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后首次提出CPM的概念。1982年Courts等将CPM装置在人体上应用。1992年,McInnes等开始了前瞻性、随机对照性研究.探讨CPM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效果。目前,CPM在我国已被骨科康复界普遍接受,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关键词:全膝关节成形术 持续被动活动 关节活动范围 CPM装置 早期功能训练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人工关节成形术 周围软组织 |
Download Fulltext |
|
|
Fund Project: |
Abstract: |
|
Keywords: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