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凌 琳,杨万章,李加平,雷 震,邓晓妃.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疼痛相关性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4):443~445 |
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疼痛相关性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点此下载全文 |
王 俊 凌 琳 杨万章 李加平 雷 震 邓晓妃 |
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深圳,518012 |
基金项目: |
DOI: |
摘要点击次数: 1619 |
全文下载次数: 1415 |
摘要: |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颈部疼痛相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颈部疼痛在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后循环药物、心理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表(cervical symphathetic symptom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CSSEQ)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治疗组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主观感受评价、眩晕改善起效时间、眩晕消失时间。
结果:两组间治疗前CSSEQ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CSSEQ评分(5.26±2.47)分、对照组(12.84±3.7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注射后0.5h内所有患者治疗侧颈肩部胀、热,上肢麻木、乏力,18例患者自觉头清目明、视物清晰。治疗组眩晕改善起效时间平均为注射后(4.0±1.5)h,眩晕消失时间平均为(5.0±1.5)d。
结论:定位精准的超声引导肌间沟注射治疗颈部疼痛相关性眩晕有效,消除颈部疼痛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 |
关键词:超声引导 肌间沟 颈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交感神经 |
Download Fulltext |
|
|
Fund Project: |
Abstract: |
|
Keywords: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