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剑秋,司马振奋.不同训练方式对卒中患者步速提高的影响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10):1205~1212 |
不同训练方式对卒中患者步速提高的影响分析 点此下载全文 |
龚剑秋 司马振奋 |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一般项目(A类,2015KYA221);绍兴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2015B70049) |
DOI: |
摘要点击次数: 1262 |
全文下载次数: 988 |
摘要: |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对不同初始步速的卒中患者采用不同步行训练方式的疗效,观察各种训练方式在提高卒中患者步行速度方面的优劣。
方法:检索200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所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关于机器人步行训练、跑台步行训练、平地步行训练、家庭锻炼或不包含步行训练的日常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步速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评估衡量指标,合并各单个研究的结果,获得总效应值。
结果:从9195篇文献中筛选出12个(n=822)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研究。根据其初始步速(①<0.3m/s,②0.3—0.5m/s,③>0.5m/s)和训练方式的不同共分为27个组。比较跑台与非跑台步行训练对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各组训练前后的步速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初始步速>0.5m/s的脑卒中患者(两者P值均为0.007)。比较减重与不减重跑台步行训练对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初始步速为0.3—0.5m/s之间的卒中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减重组P=0.005,n=187,不减重组P=0.001,n=53);但在初始步速<0.3m/s的组别,两者结果不一致(减重组P=0.06,n=57,不减重组P=0.0005,n=13),在大多数初始步速<0.3m/s的组别中,其异质性检验值>50%。
结论:根据初始步速的水平对卒中患者进行分层,有助于降低分析结果的异质性。步速>0.5m/s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步行训练模式而达到相同效果;步速为0.3—0.5m/s的卒中患者可能是最适宜进行跑台步行训练的对象;步速<0.3m/s的卒中患者,以跑台支持训练提高步行能力则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数据支持。 |
关键词:初始步速 步行训练 脑卒中 |
Download Fulltext |
|
|
Fund Project: |
Abstract: |
|
Keywords: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