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凇,邢艳丽.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9):1123~1127 |
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点此下载全文 |
张玮凇 邢艳丽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
基金项目: |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21.09.012 |
摘要点击次数: 1212 |
全文下载次数: 791 |
摘要: |
摘要
目的:基于吸气肌“血液窃流”原理,观察吸气肌力量训练(IMT)对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5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ower Breathe K5吸气肌训练器进行渐进加阻的吸气肌力量训练,阻力值为30%吸气肌力量/最大口腔吸气压(MIP),MIP每周重新评测,并根据最新结果进行阻力调整;对照组增加无效阈值阻力MIP=3cmH2O的吸气肌训练,直至观察周期结束。IMT训练30次为1组,2组/日,6日/周,共训练6周。训练前后对各组进行结果评测,利用K5对吸气肌功能指标: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吸气容积(volume)、能量(energy)进行评测;利用MotoMed有氧踏车时间对运动耐力进行评测;利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训练后:①吸气肌功能MIP、PIF、能量:治疗组训练后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训练前后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训练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MIP、PIF增高更为显著(P<0.01)。吸气容量:两组训练后结果较训练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比较,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②踏车时间:两组训练后踏车时间均明显长于训练前(P<0.01),且治疗组踏车时间延长更为显著(P<0.01);③MBI评分:两组训练后MBI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尤其对吸气肌力量(MIP)及吸气流速(PIF)改善更为有效。同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入吸气肌功能训练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关键词:脑卒中 吸气肌力量训练 运动耐力 吸气肌功能 |
Download Fulltext |
|
|
Fund Project: |
Abstract: |
|
Keywords: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